自动化设备搬迁与安装涉及高精度机械、电气系统及复杂控制程序,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以避免精度损失或功能故障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:
一、搬迁前准备
设备评估与拆解规划
技术文档审查:核对设备说明书、电气原理图、安装手册,明确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。
易损部件标记:对传感器、精密导轨、液压管路等易损部位进行编号并标注防护要求。
模块化拆解:按功能单元(如机械臂、控制系统、传动机构)分块拆卸,避免整体搬运导致结构变形。
包装与固定
防震包装:
精密部件(如伺服电机、编码器)采用真空防震袋+定制木箱,填充聚氨酯泡沫或气泡膜。
大型框架结构(如激光切割机床)使用钢制框架+木方加固,防止运输中晃动。
固定方式:
液压系统、气动管路需排空并密封接口,防止泄漏。
电气柜内线路用扎带固定,避免线缆缠绕或断裂。
运输条件控制
车辆选择:
精密设备采用气垫车(减震性能≥85%),普通设备使用低平板车。
超长设备(如10米以上生产线)需配备随车吊辅助装卸。
环境监控:
运输途中安装温湿度传感器,确保环境温度≤40℃、湿度≤70%。
雨雪天气覆盖防雨篷布,防止设备受潮。
二、安装阶段要点
基础与定位
水平校准:
使用激光水平仪检测设备基础水平度,误差≤±0.05mm/m(高精度设备需≤±0.02mm/m)。
通过地脚螺栓+垫铁调整设备高度,确保与地面接触均匀。
空间规划:
预留设备维护通道(宽度≥1.2米),避免后续操作受限。
核对电气柜、气源接口位置,确保管线布局合理。
电气与控制系统恢复
线路连接:
按原接线图恢复动力电缆、信号线,避免交叉干扰。
屏蔽线需单端接地,防止电磁干扰影响控制精度。
程序校验:
重新上传PLC程序前,备份原始数据并核对版本号。
进行空载试运行,检查传感器反馈值与设定值偏差≤±1%。
机械与液压系统调试
传动部件:
检查齿轮箱、联轴器间隙,添加型号润滑油(如美孚SHC 634)。
手动盘车确认无卡滞,电机空载电流≤额定电流的30%。
液压系统:
清洗油箱并更换滤芯,油液清洁度达NAS 7级以上。
逐步升压至额定压力,检查管路无泄漏(压力保持24小时,压降≤5%)。
三、验收与维护
功能测试
精度验证:
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检测设备定位精度,误差≤±0.02mm(如数控加工中心)。
重复定位精度测试≥10次,记录Z大偏差值。
负载运行:
按额定负载的50%、80%、满分阶段试运行,记录振动、温度数据。
连续运行≥8小时,无异常噪音或报警。
安全防护
安装急停按钮、光栅保护装置,测试防护响应时间≤20ms。
检查接地电阻≤4Ω,绝缘电阻≥1MΩ(500V兆欧表)。
文档与培训
提交《搬迁安装报告》,包含设备参数、调试记录、验收数据。
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培训(如润滑周期、滤芯更换)。
四、风险规避措施
风险类型规避方法
运输损坏增加防撞标识,购买运输保险(保额≥设备价值的120%)。
精度丢失搬迁前记录原始参数,安装后使用激光干涉仪校准。
程序丢失备份PLC程序至云端及移动硬盘,双人核对上传数据。
人员伤害划定安全作业区,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;吊装时由持证人员指挥。
五、总结
自动化设备搬迁与安装需遵循“拆解-防护-运输-安装-调试-验收”全流程标准化操作,控制:
防震包装与固定方式,避免运输损伤;
基础校准与电气接线,确保安装精度;
功能测试与安全防护,保障设备稳定运行。
通过专业团队与科学管理,可将搬迁风险降低90%以上,确保设备快速恢复生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