机械设备搬运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涉及安全、效率、成本等多方面考量。其流程通常分为前期准备、搬运实施、后期收尾三个阶段,每个阶段包含多个关键步骤。以下是详细流程及注意事项:
一、前期准备阶段
1. 现场勘查与风险评估
设备信息确认:
核对设备尺寸、重量位置、易损部件(如精 密仪表、液压系统)。
确认设备是否需拆解(如大型机床需分离床身与立柱)。
环境评估:
检查搬运路径(门洞高度、走廊宽度、转弯半径)是否满足设备通过需求。
识别障碍物(消防设施、管道、电缆桥架)并制定避让方案。
评估地面承载能力(如混凝土强度需≥C25,软土地基需加固)。
风险识别:
列出潜在危险源(如高空坠物、设备倾覆、触电风险)。
制定应急预案(如突发停电、恶劣天气应对措施)。
2. 方案设计与工具选型
搬运方式选择:
整体搬运:适用于小型设备(如数控铣床)或模块化设备。
拆解搬运:针对超限设备(如锅炉本体),需标记拆解顺序与接口位置。
特殊技术:
气垫搬运:通过压缩空气形成悬浮层,适用于精 密设备(如光刻机)。
液压顶升平移:用于重型设备(如变压器)的微调定位。
工具与设备选型:
起重设备:根据重量选择汽车吊、履带吊或门式起重机(如100吨设备需200吨级吊车)。
运输工具:平板车、液压 轴线车或模块化运输车(MTT)。
辅助工具:激光水平仪、链条葫芦、防滑垫、捆绑带等。
3. 人员与物资准备
人员培训:
起重工、司机需持证上岗,熟悉信号指挥手势(如GB5082《起重吊运指挥信号》)。
现场安全员负责监督操作规范,如佩戴安全帽、防滑鞋、安全带。
物资准备:
准备防护材料(如设备包裹防雨布、边缘包角保护)。
储备应急物资(如灭火器、急救箱、备用电源)。
二、搬运实施阶段
1. 设备拆解与包装(如需)
拆解步骤:
断开电源、气源、液压管路,标记接口位置。
拆卸附属部件(如电机、控制柜),单独包装并编号。
对精 密部件(如轴承、齿轮)涂抹防锈油,用泡沫填充空隙。
包装要求:
木箱包装需符合IPPC标准(国际植物保护公约),防止虫害。
裸装设备需用防雨布覆盖,底部垫方木防潮。
2. 吊装与运输
吊装作业:
试吊:离地200mm停留5分钟,检查吊索具、设备平衡性。
捆绑方式:
垂直吊装:使用四点捆绑法,平衡受力。
倾斜吊装:通过链条葫芦调整角度,避免设备滑动。
信号指挥:采用对讲机+手势双重沟通,确保指令清晰。
运输过程:
固定措施:使用钢丝绳、紧绳器将设备与车体绑定,防止移位。
速度控制:转弯时速≤5km/h,避免急刹车导致设备惯性冲击。
实时监控:通过车载GPS或专人跟车,及时处理突发情况。
3. 现场就位与安装
准确定位:
使用激光经纬仪确定设备基准线,误差≤±1mm。
通过液压千斤顶微调设备水平度(≤0.05/1000)。
组装与调试:
按拆解逆序组装附属部件,紧固螺栓时采用对角交叉法。
连接管路后进行压力测试(如液压系统需保压30分钟无泄漏)。
三、后期收尾阶段
1. 质量验收
外观检查:确认设备无划痕、变形,包装材料清理干净。
功能测试:
空载运行:检查振动、噪声、温升是否符合标准(如电机振动≤2.8mm/s)。
负载试验:按设计负荷的逐步加载,记录性能数据。
文档归档:
提交搬运记录、试车报告、设备合格证等资料。
2. 现场清理与恢复
工具归位:将吊索具、气垫车等设备清洁后存放至规定区域。
环境修复:
填补设备基础孔洞,恢复地面平整度。
拆除临时围挡,清理建筑垃圾。
3. 总结与改进
复盘会议:分析搬运过程中的问题(如路径规划不合理、工具选型失误)。
优化方案:更新搬运SOP(标准作业程序),纳入企业知识库。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安全:
严禁超载作业,吊索具安全系数需≥6倍设备重量。
高空作业时设置安全防护网,下方划定警戒区。
合规性:
办理超限运输许可(如设备宽度>3.5米需交通部门审批)。
遵守《特种设备安全法》,对桥式起重机等特种设备定期检验。
成本控制:
优化搬运路径,减少二次搬运。
选用租赁设备(如液压顶升平台)降低一次性投入。
通过科学规划与精细操作,可确保机械设备搬运安全完成,为后续安装调试奠定基础。